(一)国家级项目
1.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冬季项目运动疲劳消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YFF030 1603),经费740万;2019年10月1日—2023年12月30日,主持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骨骼肌线粒体动力学调节微循环低氧训练适应的机制(31771316),经费60万;2018,1-2021,12,主持人。
3.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冬季竞速类和团体球类项目专项国际化训练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8Y),经费690万;2018年10月1日—2021年12月30日,第二。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运动保护慢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PHD2/HIF-1α信号途径对肝脏能量代谢的调控(31701040),经费20万,2018,1-2021,1,第二主持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522):运动/低氧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2011.01-2014.12,第三完成人。
(二)省部级项目
1.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钢架雪车队米兰冬奥备战周期阶段性(204-2025赛季)重点运动员综合科技服务;经费49.8万;2024年7月——2025年5月,主持人。
2.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国家摔跤队重点运动员备战巴黎奥运会机能状态监控、心理调控与低氧训练减控体重;经费75万;2023年7月——2024年9月,主持人。
3.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国家柔道队重点运动员备战巴黎奥运会训练负荷监控与专项体能训练的科技服务与保障;经费45万;2023年8月——2024年9月,主持人。
4.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2023年国家羽毛球队双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设计和应用,经费25万;2023年2月——2023年3月,主持人。
5.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雪车和钢架雪车国家队米兰冬奥备战(2023-2024赛季)重点运动员综合科技服务,经费14.4万;2023年5月——2024年10月,主持人。
6.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国家拳击队2022年度备战重大比赛综合科技服务与保障,经费40万;2022年7月——2023年12月,主持人。
7.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国家摔跤队2022年度重点运动员训练质量监控与评定,经费58.4万;2022年7月——2023年12月,主持人。
8.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国家羽毛球队双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设计和应用,经费10万;2022年2月——2023年2月,第一完成人。
9.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田径中长跑项目国家队备战巴黎奥运会(2022年度)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经费20万;2022年2月——2022年12月,第一完成人。
10.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普重点项目,马拉松安全科普视频,经费10万;2021年11月——2023年5月,第一完成人。
11.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平大队备战冬奥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经费29.7万;2021年8月——2022年4月,第一完成人。
12.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国家羽毛球队双打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设计和应用,经费7万;2021年1月——2021年12月,第一完成人。
13.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备战2022冬奥会综合科技攻关服务与保障(2021084),经费84.9万;2021年1月——2022年4月,第一完成人。
14.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田径耐力项目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2021年度)高温高湿环境应对技术研究与科技服务的实施(2021TJ02016),经费10万;2021年2月—2021年12月,第一完成人。
15.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对接中国田径奥运发展战略,2020年田径高水平教练员创新培训工程实施与一二三线教练员培训联动模式探索与应用(2020TJ02020),经费110万;2020年2月—2020年12月,第一完成人。
16.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田径耐力项目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2020年度)高温高湿环境应对技术研究与科技服务的实施(2020TJ02016),经费20万;2019年2月—2020年12月,第一完成人。
17.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钢架雪车国家集训队重点运动员备战2022冬奥会体能与运动技术表现提升科技攻关服务(20190910),经费27万;2019年8月——2020年7月,第一完成人。
18.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三人篮球国家集训队体能训练服务保障(HT-201910-0373),经费60万;2019年1月——2020年10月,第一完成人。
19.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田径国家队耐力项目高温高湿环境应对技术研究与实施科技服务(2018046006),经费17万;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0日,第一完成人。
20.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支撑项目(18DZ1200602),不同发育阶段青少年运动员力量与耐力水平变化特征研究,经费40万;2018年04月—2021年3月,第一完成人。
21.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2018年度国家单板滑雪集训队备战北京冬奥会重点运动员科技服务与保障,经费13万;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0日,第一完成人。
2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功能性训练提升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动力链整合技术与应用研究(17080503400),经费80万;2017, 7-2020,6,第二完成人。
2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科技支撑项目,不同水平马拉松跑着专项能力提升综合训练技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17080503300),经费80万;2017, 7-2020,6,第二完成人。
24.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科技支撑项目,无创性新指标在游泳、赛艇和自行车等体能项目优秀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与疲劳诊断中的应用研究(15490503300), 经费80万;2015,11-2019,10,主持人。
25.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备战重大比赛重点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经费300万;2015,11-2019,6,第二完成人。
26.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2017年度国家赛艇队备战东京奥运会重点运动员综合科技服务与保障,2017, 2-2018,4,第一完成人。
27.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赛艇队备战里约奥运会度重点运动员竞技状态保持与调控的科技服务与保障,2015,12-2016,12,第一完成人。
28.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国家赛艇队备战2016奥运会重点运动员综合科技服务与保障(2015年度),2014,1-2015,12,第一完成人。
29.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国家赛艇队重点运动员备战2013—2014年度世界重大比赛综合科技服务与保障,2013,6-2015,4,第一完成人。
30.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项目,优秀赛艇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微循环指标变化特点与身体机能状态关系的研究,2014,6-2016,6,第一完成人。
31.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我国赛艇项目备战2012奥运会争金夺牌运动员专项训练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2011,6-2013,6,第一完成人。
32.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我国赛艇项目备战2012奥运会争金夺牌运动员专项训练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2011,6-2013,6,第一完成人。
(一)主要著作
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概论》,中央名族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副主编
2.《办公室人群科学健身实践指导》,科学出版社,2023年11月,主编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副主编
4.《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研究》(约22万字);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1月;完成形式:独立完成。
5.《高原训练实用问答》;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11月;主要完成人。
(二)翻译著作
1.《心率训练——基于心率监测的科学训练》,人民邮电出版社,译著,独立完成,2022年6月。
2.《ACSM运动营养学》,主译,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3.《体能训练概论,私人体能教练(美国国家体能协会)》主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年5月
4.《体能测试与评估指南(美国国家体能协会)》,主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2月
(三)代表性论文
英文期刊(SCI,SSCI)
1.Xiaoqing Ding,Binghong Gao(通讯作者),SIRT1 is a regulator of autophagy: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J],Pharmacological Research(SCI)Volume 199, 2023. PP 106957-106957
2.Xizhang Huang,Binghong Gao(通讯作者)*A diagnosis model between biomarkers and overuse injuries in well-trained wrestl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SCI).Volume , Issue . 2023.
3.Ma Tao;Tan Jingwang;Li Ran;Li Jiatao;Gao Binghong(通讯作者)*.Effects of six weeks of sub-plateau cold environment training on physical functioning and athletic ability in elite parallel giant slalom snowboard athletes[J],PeerJ.Volume 11 , Issue . 2023. PP e14770-e14770.
4.Huang Xizhang;Wang Gang;Zhen Lijun;Gao Binghong(通讯作者)*.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ning load and anaerobic performance in female short-track speed skate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Physiology & Behavior.Volume 254 , Issue . 2022. PP 113909-113909.
5.Xu Yixiao;Zhao Yongcai;Gao Binghong(通讯作者)*.Effects of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s on thermoregulation and aerobic endurance capacity of Laser sailors[J]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 Fitness.Volume 20 , Issue 4 . 2022. PP 283-290.
6.Zhao Kewei;Liu Yu;Dong Lili;Gao Binghong(通讯作者)*.Echocardiographic myocardial work in pre-adolescent male basketball players: a comparison with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derived aerobic capacity [J]Frontiers in Physiology.Volume 13 , Issue . 2022. PP 913623-913623.
7.Ma Chunwei;Zhao Yongcai;Ding Xiaoqing;Gao Binghong(通讯作者)*.Hypoxic Training Ameliorates Skeletal Muscle Microcirculation Vascular Function in a Sirt3-Dependent Manner [J]Frontiers in Physiology.Volume 13 , Issue . 2022. PP 921763-921763.
8.Liu Meng;Jiang Hailong;Gao Binghong(通讯作者)*Ultrasonic Cell Grinder Extraction of Cyperenoic Acid from Crotonis Crassifolii Radix and the Activity Assay of the Extract [J]ChemistrySelect.Volume 7 , Issue 24 . 2022
9.Yang Shengtao;Zhang Peng;Sevilla Sanchez Marta;Gao Binghong(通讯作者)*Low-Load Blood Flow Restriction Squat as Conditioning Activity Within a Contrast Training Sequence in High-Level Preadolescent Trampoline Gymnasts [J]Frontiers in Physiology.Volume 13 , Issue . 2022. PP 852693-852693.
10.Liu Meng;Zhang Zheng;Qin Chunli;Lv Bingqiang;Mo Shiwei;Lan Tao;Gao Binghong(通讯作者)*Effects of 4-Week Tangeretin Supplementation on Cortisol Stress Response Induced by High-Intensity Resistance Exerci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Frontiers in Physiology.Volume 13 , Issue . 2022. PP 886254-886254
11.Yixiao Xu , Yongcai Zhao,Binghong Gao(通讯作者)*.,Role of TRPV1 in HighTemperature-Induced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in Skeletal Muscle: A Mini Review[J],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SCI,IF=6.684),April 2022 ,Volume 10 ,Article 882578
12.Huang Xizhang;Zhang Zheng;Wang Xiu;Wang Gang;Wang Yan;Tang Kun;Gao Binghong(通讯作者)*Influence of Chronic Nitrate-Rich Beetroot Juice Supplementation on the Endurance Performance of Active Winter Triathl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Nutrition Association.Volume 42 , Issue 2 . 2022. PP 11-12
13.Meng, Zhijun, Huan Gao, Tao Li, Peng Ge, Yixiao Xu, andBinghong Gao(通讯作者)*.(2021).Effects of Eight Weeks Altitude Training on the Aerobic Capacity and Microcirculation Function in Trained Rowers、High Altitude Medicine & Biology(IF=1.981)、22(1),24-31
14.ZhaoYong Cai, Guo Wei,Gao BingHong(通讯作者)、2021、Hypoxic training upregulates mitochondrial turnover and angiogenesis of skeletal muscle in mice、Life Sciences(IF=5.037),2021 Mar、119340-119340、
15.Gong, Min, Chao Gao, Guang Tian, andBinghong Gao(通讯作者)*.(2021) .Kinematic Determinants of Acceleration in Skeleton Push Ph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 (IF=1.95).
16.Li, Fei, George P、Nassis, Yue Shi, Guangqiang Han, Xiaohui Zhang,Binghong Gao(通讯作者)*,and Haiyong Ding.(2021).Concurrent Complex and Endurance Training for Recreational Marathon Runners: Effects on Neuromuscular and Running Performance、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IF=4.05)、21(9),1243-53.
17.Zhao, K., Hohmann, A., Faber, I., Chang, Y., &Gao, Binghong(通讯作者)*.(2020). A 2-year longitudinal follow-up of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male elite youth athletes from swimming and racket sports,Plos One(SCI, IF=3.24),15(10), e0239155.
18.Liu M, Lv B, Zhu H,Gao Binghong(通讯作者)*.(2020).Determination of diuretics in human urine using HPLC coupled with 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 based o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SCI,IF=1.902), 34(9),e4876.
19.Meng Zhijun,Gao Binghong(通讯作者)*,Gao Huan, et al, Four Weeks of Hypoxia Training Improves Cutaneous Microcirculation in Trained Rowers[J], PHYSIOLOGICAL RESEARCH (SCI), 2019,68(5): 757-766.
20.Kewei Zhao, Binghong Gao(通讯作者)* , Physiological, Anthropometric, and Motor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Chinese Youth athletes from six different sports[J], 2019,4,Frontiers IN PHYSIOLOGY (SCI),10:405,20190412
21.Yongcai Zhao,Bing-Hong GAO(通讯作者)* ,Exercise training and dietary restriction affect PINK1/Parkin and Bnip3/Nix-mediated cardiac mitophagy in mice[J] ,General Physiology and Biophysics(SCI),2018.11.15, 37(6):657~666
22.Meng Liu ,Bing-Hong GAO(co-first authors), Bing -Qiang Lv,Citrus Fruit Intake Decreases the risk of Incident Type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cta Medica Mediterranea(SCI), 2018, 34: 1743
23.Yang Liu,Binghong Gao,Jiru Li, Increased foot-stretcher height improves rowing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biomechanical perspectives on water[J], Sports Biomechanics,(SCI), 2018, 7:1-12
中文期刊(CSSCI、CSCD和中文核心):
1.龚敏,刘猛,朱欢,陈超,高炳宏(通讯作者)(2023).不同推橇阶段支撑期冲量特征与速度的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CSSCI),43(07):92-97.
2.刘猛,曹志,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中国夏季奥运会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的流行病学调查[J],体育科学(CSSCI)(5.367)。42(06):42-53。
3.高炳宏(通讯作者)*,赵永才,冯连世(2021).低氧抗阻训练诱发身体生理应激及力量适应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CSSCI)(5.367)。41(12):55-66。
4.马涛,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通过心率变异性联合儿茶酚胺和常规生化指标监控优秀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体育科学(CSSCI)(5.367)。41(08):61-69。
5.曹志,刘猛,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冬季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风险。诊断与治疗。体育科学(CSSCI)(5.367)。41(04):78-87。
6.许毅枭,高炳宏(通讯作者),赵永才,孟志军,高温环境下混合预冷对男性中长跑运动员体温调节和有氧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J],体育科学(CSSCI),2020,40(4): 42-49+89
7.高欢;李涛;高炳宏(通讯作者);王玺;张昊楠;3200m HiHiLo免疫和炎症反应应答特征及其对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CSSCI),2018,38(4):54-60.
8.赵永才,高炳宏(责任作者),丁树哲,高住低练对游泳运动员红细胞 免疫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J],体育科学(CSSCI),2010,30(6):66-71.
9.高炳宏,汉族优秀游泳、赛艇运动员mtDNA高变区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有氧工作能力关联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CSSCI),2009,29(3):28-37+42
10.高炳宏,马国强,崔登荣等,8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血清CK、BUN变化规律的影响[J],体育科学(CSSCI),2006,26(5):48-52.
11.赵光圣,高炳宏,郭玉成;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CSSCI),2006,26(3):46-49.
12.高炳宏,陈佩杰,董强刚等,上海汉族优秀耐力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与最大有氧能力(VO2max)的关联研究[J],体育科学(CSSCI),2006,26(2):42-47+54.
13.高炳宏,赵光圣,郭玉成,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CSSCI),2005,
25(12):32-36+39.
14.高炳宏,步振威,高欢等,LoHi和HiHiLo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CSSCI),2005,25(11):33-39+42.
15.高炳宏,高欢等,LoLo、HiLo、LoHi和HiHiLo训练过程中血象指标变化规律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CSSCI),2005,25(10):32-36.
16.高炳宏,陈佩杰,吴荷萍等,男子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和无氧代谢能力发育特征及相关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CSSCI),2005,25(9):33-37.
17.李之俊,高炳宏(责任作者),李飞等;优秀赛艇运动员疲劳诊断与体能恢复指导专家系统的研制[J],体育科学(CSSCI),2005,25(8):28-32+52.
18.高炳宏,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特点的研究[J],体育科学(CSSCI),2003,23(6)
19.高炳宏,赵秋蓉,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CSSCI),2001,21(1):58-61.
20.赵秋蓉,高炳宏;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体质研究展望[J],体育科学(CSSCI),2001,20(4):61-65.
21.赵永才,高炳宏,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影响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与血管生长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24,47(07):546-553.
22.曹志,刘猛,高炳宏(通讯作者),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的人体微生态视角解析[J],白菜网大全论坛学报(CSSCI),2024,48(03):14-25.
23.曹银行,曹志,刘猛,高炳宏(通讯作者)(2023).摄入咖啡因对平原居民低氧通气反应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CSSCI),2023,59(11):69-75.
24.曹志,刘猛,莫仕围,吕冰强,石阳,高炳宏,(通讯作者)(2023). 8周高原训练对竞走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发病风险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06),728-733
25.刘猛,赵杰修,高炳宏(通讯作者)(2023).非药物性干预策略在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23,59(10): 30-41
26.黄玺璋,高炳宏(通讯作者),王刚(2023).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不同运动模式下延缓疲劳发生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CSCD), 38(07):972-979。
27.马涛,高炳宏(通讯作者)(2023).高压氧干预对平行大回转运动员冬季高原训练后疲劳消除的效果[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07),13-27
28.曹志,刘猛,高炳宏(通讯作者)(2023).我国部分冬季项目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 42(10):761-771。
29.曹志,刘猛高炳宏(通讯作者)(2023).8周高原训练对竞走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发病风险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06):728-733
30.刘猛,高炳宏(通讯作者)(2023).橘皮素补剂对优秀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CSSCI),59(03):3-12.
31.马春伟,丁晓青,高炳宏(通讯作者)(2023).高住低练通过SIRT3调节心肌线粒体生物合成和自噬,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1.362), 42(01):37-47。
32.李梦影,李灵杰,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不同低氧训练模式通过激活小鼠脂肪组织脂噬作用调节脂代谢,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1.362), 41(11):866-874。
33.田广,朱欢,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激活后增强效应对国家钢架雪车运动员冲刺能力的影响,中国体育科技(CSSCI),58(11):38-42.
34.许毅枭,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短期重复超低温冷疗对单板滑雪运动员运动后机能状态恢复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1.362), 41(10):759-766。
35.许毅枭,赵永才,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唾液:应用于运动训练领域的潜力生物样本,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46(10):84-94.
36.李冉,李小京,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对中老年人骨骼肌适应性影响的meta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46(08):95-106.
37.丁晓青,马春伟,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运动对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及SIRT3的作用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1.362), 41(07):552-560。
38.朱欢,晋宇,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高压氧在运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1.362), 41(07):567-575。
39.丁晓青,马春伟,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SIRT3调节病理性心肌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生命科学(CSCD), 34(07):848-854。
40.许毅枭,赵永才,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肌肉高温与线粒体生物合成:TRPV1的可能作用及机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1.362), 41(07):398-404。
41.刘猛,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优秀运动员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机制诱因、运动表现与诊治预防,中国体育科技(CSSCI),58(04):7-15。
42.姜鑫,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田径教练员培训体系的现状及对策——评《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CSSCI, 3.421),25(01):125。
43.李梦影,李灵杰,马春伟,高炳宏(通讯作者)(2022).运动通过脂噬作用调节脂代谢及其分子机制[J],生理学报(CSCD), (01):125。被引次数=0
44.姜鑫,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体教融合视域下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与对策。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21, 44(9): 166-175。
45.李灵杰,许迎迎,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肌肉因子新成员:CHI3L1/YKL-40。生命的化学(CSCD), 2021, 41(9): 1995-2000。
46.高欢,孟志军,李涛,梁世雷,王玉新,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代谢应答特征。中国体育科技(CSSCI)(2.395)。57(01):29-37。
47.赵璨、王人卫、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不同类型运动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内脂质的方式、剂量与途径.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影响因子:3.372),45(06),80-92.
48.赵可伟,梁美富,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增肌训练效益及训练策略的研究进展。中国体育科技(CSSCI)(2.395)。57(01):19-28。
49.马春伟,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运动介导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1.362), 40(03):216-223。
50.马春伟,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生理学报(CSCD)(1.181):1-20[(2021)-09-15]。
51.刘猛,莫仕围,周志钦,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橘皮素对高强度运动诱发的人体皮质醇应激反应的影响(1。371)。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1.371):1-6[(2021)-09-15]。
52.刘猛,莫仕围,秦春莉,吕冰强,周志钦,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橘皮素与乳清蛋白的合用对短跑运动员冬训期间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的影响。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1.371):1-5[(2021)-09-15]。
53.高欢,王玉新,张昊楠,孟志军,高炳宏(通讯作者)*。(2021)公开级与轻量级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初期免疫应答特征的比较研究。体育科研(0.514)。42(01):94-99。
54.许毅枭,赵永才,高炳宏(通讯作者)*。(2020)高温高湿环境下预冷对有氧运动表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20,39(12):959-966
55.朱欢,高炳宏(通讯作者),有氧运动对人体微血管反应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CSCD),2020,(7): 1063-1070
56.魏鸿瞻,钟连超,高炳宏(通讯作者),MicroRNAs通过调节肝脏糖脂代谢调控肝脏胰岛素抵抗[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CSCD),2020,(6): 1063-1070
57.董徽徽,高炳宏(通讯作者),4周下肢间歇负压干预对优秀赛艇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和儿茶酚胺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20,44(4):78-83
58.赵永才,高炳宏(通讯作者),运动诱导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20,39(1):79-84.
59.高炳宏,孟志军,王玉新,冯连世,2组优秀赛艇运动员八周高原训练不同负荷结构对训练效果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19.11:113-122
60.朱欢,高炳宏(通讯作者),微血管反应性在耐力性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19,38(11):907-914.
61.马涛,高炳宏(通讯作者),李涛,8周有氧水上划艇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某些儿茶酚胺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2019,35(3):38-41.
62.赵永才,高炳宏(通讯作者),线粒体动力学与细胞能量代谢的关系及运动干预研究进展[J],生理学报(CSCD),2019,71(4):625-636.
63.高炳宏,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J],体育学研究(CSSCI),2019,2(2):73-81.
64.常玉,高炳宏(通讯作者),5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特点[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19,38(3):194-200.
65.姚学武,高炳宏(通讯作者),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功能性动作的影响[J],体育科研,2019,(2):87-90
66.马涛,高炳宏(通讯作者),李涛,8周有氧水上划艇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2019,35(1):38-41.
67.高欢,高炳宏(通讯作者),孟志军,基于代谢组学的高原训练初期的适应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18,41(12):79-84.
68.孟志军;高炳宏(通讯作者);王玉新;张昊楠;优秀赛艇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对高原训练应答的差异[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8,42(5):99-104+110
69.高欢,高炳宏(通讯作者),长时间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8,42(6)109-112+118
70.朱欢;李国政;高炳宏(通讯作者),6周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外周血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2018,34(4):333-335.
71.赵永才,付近梅,高炳宏(通讯作者),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心肌凋亡途径微小RNA及其靶蛋白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2018,34(1):93-96.
72.高炳宏,朱欢,张昊楠等,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6周高原训练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特点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7,34(1):99-105
73.张昊楠,高炳宏(通讯作者),朱欢,男子赛艇运动员赛前6周训练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2017,33(2):112-116.
74.赵永才,高炳宏(通讯作者)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与心脏疾病———运动干预研究展望[J],生理科学进展(中文核心),2017,48(2): 145-150.
75.朱欢,高炳宏(通讯作者),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2016,32(3):277-278+285.
76.朱欢,高炳宏(通讯作者),高原训练期间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速度的变化与Hb, BU,CK关系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2016,44(2): 176-182.
77.朱欢,高炳宏(通讯作者),高原训练期间经皮氧分压及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变化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中文核心),2016,20(20): 2985-2991.
78.马涛,高炳宏(通讯作者),青少年运动员肩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与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中文核心),2016,20(24): 3595-3601.
79.王刚,高炳宏(通讯作者),高欢等,亚高原训练对不同高原训练经历男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4): 42-48+85。
80.郭炜,高炳宏(责任作者),青少年赛艇运动员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5,32(3):359-363
81.朱欢,高炳宏(通讯作者)等,赛艇运动员重大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初步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CSCD),2015,15(10):1927-1930.
82.朱欢,高炳宏(通讯作者),我国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2015,31(1):61-65.
83.高炳宏,陈佩杰,四周高住低练(HiLo)对女子赛艇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14,33(6):404-412.
84.王玺,高炳宏(通讯作者),3周高住低训对优秀赛艇运动员红细胞免疫及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14,33(11):1054-1059.
85.朱欢,高炳宏(通讯作者),优秀赛艇运动员不同部位肌肉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特点[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CSCD),2014,30(5):435-437.
86.孟志军;高炳宏(责任作者),高欢,男子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机能变化与专项成绩的个体差异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2): 46-55.
87.王刚;高炳宏(通讯作者);高欢;低氧预适应结合长时间亚高原训练前后男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13,32(6):489-494+500.
88.王刚,高炳宏(责任作者),高欢;低氧预适应结合长时间亚高原训练对男子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3,30(3):327-333
89.赵永才,高炳宏(责任作者),吴格林等,高住低练对游泳运动员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12,28(4):356-360.
90.高欢,高炳宏(通讯作者),冯连世等,长时间高原训练对优秀赛艇运动员免疫机能及血浆瘦素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11,30(11):986-991.
91.王蕾,高炳宏(责任作者),陈佩杰, HiHiLo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10,29(3):353-358.
92.高欢,高炳宏(责任作者);低氧预适应结合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 62-65.
93.高欢,高炳宏(通讯作者),丁树哲;上海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VDR基因A/G多态性分布特点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09,26(2):210-213+237
94.高炳宏,优秀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训练科学监控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8,29(6):1-5
95.王道,高炳宏(通讯作者);模拟高住低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8,27(4):481-483.
96.高炳宏,低住高练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及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7,26(6):747-754.
97.高炳宏,陈佩杰,上海地区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mtDNA高变区Ⅰ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7,26(3):133-138.
98.高炳宏,陈佩杰,杨震,上海地区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mtDNA高变区I序列多态性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6,25(6):696-702.
99.高炳宏,上海地区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6,25(5):517-521.
100.王道,高炳宏(通讯作者),步振威等;2周低住高练对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6,25(3):309-313.
101.高炳宏,陈坚,王道,女子赛艇运动员HiLo,LoHi和HiHiLo三种模式低氧训练前后血清CK和BUN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6,25(2):192-195.
102.杨震,高炳宏(责任作者),李之俊;力量素质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06,23(4):71-75.
103.高炳宏,韩恩力,曹佩江,中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关系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06,21(3):220-224.
104.高炳宏,高欢,陈坚,王道,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女子赛艇运动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06,21(1):27-30.
105.高炳宏,陈佩杰,扬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06,30(1):75-81.
106.高炳宏,模拟低氧训练的新方法与新进展[J],体育科研,2005,26(2):44-49.
107.高炳宏,赵秋蓉,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与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04,27(5):639-641.
108.高炳宏,赵秋蓉,搏击类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04,21(1):58-61.
109.高炳宏,李之俊,Oxycon Pro和MetaMax Ⅱ两种心肺功能仪测试值的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4,23(1):53-56.
110.高炳宏,肖丽英;基因研究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及引发的伦理思考[J],中国临床康复(中文核心),2004,8(12): 2349-2351.
111.高炳宏,陈佩杰,李之俊,运动与心率变异性[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3,22(5):490-492.
112.高炳宏,李之俊;基因工程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J],体育科研,2003,24(3):38-40.
113.高炳宏,赵秋蓉,李之俊,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前后及恢复期血清CK、LDH、SOD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CSCD),2002,21(6): 598-600.
114.高炳宏,赵秋蓉;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CSSCI),2001,37(4):21-24.
115.赵秋蓉,高炳宏;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1998,16(2):29-32.
116.高炳宏,赵秋蓉,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份和体型的测量与评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1998,15(1):29-33.